剖析我国医疗改革问题_普朗医疗器械公司网 
搜索
电话
400 696 6267
热门搜索
剖析我国医疗改革问题
加入时间:2011-10-27 10:28:46  当前新闻点击率:4434

        医疗器械厂家,普朗医疗剖析医疗改革问题:

        医疗改革是世界性难题,目前全世界尚没有一种理想的模式。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医疗卫生系统一直没有停止改革的脚步。2009年提出的新医改,概括起来就两方面目的:

        一是让更多百姓能看上病,

        二是让百姓看上病后少花钱。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破除“以药养医”的中国式求解,在中国两个省份开出了绚丽之花。

  一个是陕西子长县推行的“不许医院赚钱”、使其完全回归公益的“子长模式”;另一个是由安徽医改办推进的包括财政补偿、绩效考核、药品统一招标采购配送等一系列相关制度综合而成的“安徽模式”。

  “子长模式”:政府主导,创建“平价医院”

  陕西子长,这个昔日以谢子长将军、瓦窑堡会议而著称的红色根据地,因2008年6月1日启动的由政府主导的公立医院改革,即确保医院公益性质,创建“平价医院”这一“成功医改”而再次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而“子长医改”的实质就是:政府主导,强化投入,力推医院回归公益。

  政府保障有力

  通过调研发现,群众看病贵主要是药价虚高、检查费用高等方面,而医院“以药养医”体制和政府投入缺位是其主要根源。“基于此,我们着力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减轻医院经营负担。”薛海涛表示。

  政府投入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全县公立医院由差额单位改为全额预算单位,把过去财政对县医院只核发70%的工资改为100%核发;医务人员津贴补助和人才培养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公立医院的历史债务由县财政统一打包,逐年清还;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更新由县财政负担;取消15%的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因此减收由财政补贴,同时CT、彩超等大型检查费用也下调15%。

  自县里启动医改以来,不含设备购置、基建支出和津补贴,年均用于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财政经常性投入达766万元。

  针对药价虚高这一“顽疾”,子长县委、县政府也采取措施予以整治:实行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制度,减少流通环节,以大额团购换取药品低价格,实现全县城乡公立医疗机构所有药品同质同价,药品总体价格较省挂网价降低了23.3%,全县公立医院药品价格下降了40%左右。仅此一项,每年就可减轻群众负担800万元。

  制度激发活力

  工资有保障了、灰色收入少了……改革中,子长县医院医务人员曾一度出现工作消极、态度冷淡,甚至是推诿病人、外流处方的现象。

  “医务人员是否配合支持,事关医改成败。”在政府全额投入和转变药品购销体制,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同时,子长县还着力加强医院内部管理。

  首先是推行以全员聘用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对医院院长公开招聘,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合同聘用、岗位管理。同时推行以绩效工资为核心的分配制度改革:将财政拨付的档案工资和津补贴作为基础工资,分为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岗位工资按考勤发放,绩效工资按绩效评估发放。同时把医院经营利润的30%和财政补贴收益作为效益工资,按考核发放,使医务人员可变动工资占到工资总量的一半以上。县医院同科室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相差5700多元。

        新的人事制度和考核制度调动、激励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与改革前相比,医务人员的收入增加了48%。今年上半年,县医院总诊疗人次同比增长21%,门诊人次上升109%。

  措施提升能力

  医改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改善某一方面很难让医改取得成功。对此,子长县委、县政府有着清醒的认识。在攻克公立医院这个改革难点的同时,子长县还从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等方面采取措施全面跟进。

  据了解,子长县建成甲级乡镇卫生院6个、乙级9个,建成规范化村卫生室300个。同时实行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提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

  子长县还把公立医院改革与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医疗救助等制度相衔接,发挥医疗保障政策的综合效益,扩大医保覆盖面,提高补偿标准,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同时还实施补充医疗救助制度,县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对患者经医保报销、民政救助后仍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目标是:逐步实现90%的患者在县内就医,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安徽模式”:“药品零差率”,让基层医疗回归公益性

  从“家庭联产承包”到“农村费税改革”,再到如今的“基层医疗综合改革”,安徽始终是农村基层改革的探索者。

  采取“药品零差率”销售,给药价瘦了身;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财政补贴,改变了以往“以药养医”的状况;把职工考核结果与个人收入直接挂钩,让基层医疗机构靠服务赢得患者。这些措施使基层医疗机构回归了公益性,代表着医疗机构改革的方向。

  2009年11月以来,安徽正在推进以“药品零差率”销售为核心的基层医疗机构体制机制的深层次改革。医生给患者开药时,只能从国家确定的307种基本药物和各省补充药品中选择药品,中标价格是多少就卖多少。

        据了解,从去年9月1日起,安徽全省17个市、108个县(市、区)政府办的1263个建制乡镇卫生院、60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750个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在这些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实现零差率销售。

    基本药物零差率使得在‘以药补医’体制下的一些弊病得以消除。以前基层医疗机构偏离应有的功能定位,不顾条件限制,超范围执业、超能力接诊、超范围创收;医改后基层医疗机构被赋予新的功能定位,重点做好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机构走上了回归公益之路。

  集中招标,药品的质量、供应都有保障,而且集中采购的价格,比分开采购更低。初步统计,招标的基本药物比国家指导价平均降低52.8%,且中标价格明显低于之前各地的中标价格。
  以前的村卫生室可以通过药品加成获得收益。如今,药品由全省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实现了零差率销售,村卫生室失去了卖高价药的机会。发现以往靠卖药挣钱的村医,纷纷开始为村民建健康档案,进行慢性病管理。政府根据村卫生室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质和量给予补贴。从村卫生室这个“神经末梢”,我们可以窥见安徽“基层医疗综合改革”所带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