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12-01-11 10:40:32 当前新闻点击率:11425
普朗医疗器械公司资讯 红细胞沉降率(下称血沉)是指红细胞(RBC)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距离(mm/h),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传统检验项目。随着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的不断出现,手工法逐渐被自动化方法所取代。目前,全自动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的方法较多,给结果的可比性造成一定难度。本文就血沉测定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1.抗凝剂的使用
几乎所有的血沉测定方法都要使用抗凝剂。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魏氏法(Westergren) ,使用109mmol/L的枸橼酸钠作为抗凝剂。其他还有使用肝素、EDTA-K3、EDTA-K2 、EDTA-Na2作抗凝剂的报道。有作者认为因使用肝素抗凝和使用枸橼酸钠抗凝不同,所测结果差异显著,肝素抗凝使血沉明显增快,原因是使用的抗凝剂不同以及抗凝剂和血液的比例不同,其两种抗凝剂所测血沉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研究认为,使用枸橼酸钠抗凝所测血沉能够反映血沉真实结果。一般认为枸橼酸钠抗凝和使用EDTA 抗凝测血沉,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只有方法学的差异,故ICSH 和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 也推荐改良魏氏法,使用EDTA 抗凝测血沉。但EDTA-K3引起细胞内水向细胞外转移, 细胞皱缩效应明显高于EDTA-K2和EDTA-Na2,除可造成红细胞比容( Hct) 的差异外,也可能造成血沉测定结果的差异。
2.魏氏法与自动测定法
血沉的测定在临床医学的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1921年Westergren和Fehrams等在Hewson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创立了以沉降距离报道血沉结果的魏氏法。至今血沉测定方法主要有魏氏法、斜管法、快速法、微量法和血沉仪自动测定法等。但ICSH在1993年发表的血沉测定的标准化方法就只有魏氏法,卫生部医政司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也推荐魏氏法作为实验室血沉测定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全自动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自动测定法在国内有广范的应用,几乎所有不同档次的血沉自动测定分析仪都是使用可控制和可移动的红外发射接收装置对血沉现象进行跟踪观察,得到的一系列数据经单片机处理成为临床可用的各种参数。自动测定法和其他方法比较最大优点是动态反映血沉的全过程。较先进的仪器除报告1、2 h 的血沉结果和Ka Tz 指数外,还可选择根据血沉高度(H)与时间(T)来报告动态血沉结果(H-T曲线) 以及红细胞最大沉降速度终末时间(Tm)、红细胞最大沉降速度(Vm)等有意义的指标。
3.质量控制和影响因素
虽然血沉比任何其他血常规试验稳定,但由于红细胞沉降反应的测定仅限于用新鲜血液,参考物与质控物无法获取,给血沉质量控制带来难度。国内有人建立了使用新鲜全血完成质量控制的方法:采取计算日积累平均值,制作Levey Jennings 质量控制图,参考Levey Jennings 质量控制规则对血沉进行质量控制。这个方法容易在实验室中实行,是值得推广的质量控制方法。血液的浓度对血沉结果的影响各家报道不一。有人认为抗凝剂比例高,血量少,血沉减慢;有人认为正相反,抗凝剂比例高,血量少,血沉加快。一般认为血沉在单位时间内的下降距离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血浆因素、技术因素、红细胞因素。当某个因素发生改变,结果会受到影响。所以血沉仍要以魏氏法作为参考方法。血沉与Hct的关系得到多数人的认可,现普遍使用血沉方程K 值来表达血沉和Hct的关系。因为血沉不仅反映RBC的聚集性,还依赖Hct。为使血沉更好地反映RBC 的聚集性,需将血沉转化为不依赖Hct的参数,以消除Hct对血沉的影响。其关系为:血沉= K[-(1-Hct+lnHct)],式中ln为以e为底的自然对数,K为常数。临床血沉测定中应使用血沉方程K 值进行校正,可以更客观地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血沉的变化与实验温度的关系同样得到关注。魏氏法规定实验温度要保证18~25℃并进行校正。Roger提出以室温18.3℃为基准,室温高于18.3℃,可用血沉温度校正图进行校正,室温低于18.3℃时,较少有报道有关解决的办法。有作者报道,同一样本同时分别在28℃和16℃所测得的血沉结果最高可相差6倍。所以为了避免实验温度变化对血沉测定结果的影响,提高血沉测定结果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必须保证实验温度的相对恒定和进行必要的校正。据报道,治疗药物的选择可影响血沉的测定,在血液流变学检测及结果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如:阿司匹林、右旋糖酐和头孢噻吩可使血沉加快,促皮质激素用于类风湿患者时使血沉减慢作用尤其明显。
4.血沉测定的临床应用
血沉是RBC 随时间进行沉降的非线性复杂过程。作为一项临床常规检测指标,特别是在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处理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是某些疾病发生、发展、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尽管血沉对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不很理想,但仍被认为是炎性反应急性时相反应的可靠检验指标。随着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的普遍使用,为临床提供了更多的血沉指标。特别是动态血沉曲线给临床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其预后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近期有学者提出血沉曲线主要分为持续速降型、持续缓降型、前期速降型、后期速降型、前期停滞型、后期停滞型和阶梯型。其中健康男性77.5%为阶梯型曲线,女性84.3%为持续缓降型曲线,结核病活动期、恶性肿瘤、全身性红斑狼疮(SLE)、脑梗死、骨折术后、急性炎性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等基本上都属于持续速降型,100%高血压属于持续缓降型,100%肺癌属于前期速降型。还有研究发现1 h血沉正常或接近正常的人其1 h Tm 值均> 50 min ,这表明红细胞快速沉降期发生在血沉测定的50 min以后,提示血沉测定不能中止在60min ,应观测120 min血沉值才能真正反映红细胞悬浮、聚集、快速或缓慢沉降全过程的变化规律。如SLE患者在症状加重前多数60 min 内血沉曲线趋于正常, 而60~120 min 内常发生快速沉降。所以,观察2 h 的血沉曲线在相应疾病病程发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更具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 血沉的测定已从传统的魏氏法向自动测定法发展。血沉自动测定法有快速、稳定、可为临床提供更多血沉参数的优点。物别是血沉曲线, 对疾病病程发展、疗效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也更完整诠释了血沉学原理。目前, 血沉仍被认为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检测指标。在方法学的发展时期, 认为要重视不同方法的比对, 更好地使用新方法提供的参数。同时, 对血沉曲线等参数的临床意义有待同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