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发掘行业潜力,发动医疗器械创新 
搜索
电话
400 696 6267
热门搜索
广东发掘行业潜力,发动医疗器械创新
加入时间:2013-06-17 10:55:11  当前新闻点击率:2975
普朗医疗器械网讯 广东医疗器械市场行业堪忧,广东医疗器械公司1600多家,中低端产品居多,企业规模偏小,年产值过10亿元企业仅有一家。这种惨淡的境况,企业也有一方说辞,没有市场,创新无动力;没有创新,市场难拓展。
 
如何让创新与市场实现良性互动?在实施“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中,广东省科技、卫生部门发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金融支持”作用,以培育市场为支点,以金融保障为杠杆,撬动国产医疗器械创新,探索 “强基层、保基本、创机制、群发展”的新路。
 
广东眼睛向下,挖掘潜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培育国产医疗器械设备市场。这是情势所迫,也是明智之举。一方面,国产医疗设备若“一味强攻”,与洋品牌争锋,效果不一定好。另一方面,数量多、分布广、实力弱的基层医院医疗设备陈旧,配置率偏低,信息化程度弱,是医疗器械创新产品潜在的大客户。
 
2011年底,广东省选取广州市荔湾区、深圳市宝安区、梅州市蕉岭县等10个试点县区,按照“配置标准、适当超前”的原则,启动“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
 
该工程的重点包括:应用一批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配置级别;应用远程服务技术和体系,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体系;应用网络技术、建立临床应用培训中心等,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水平。
 
荔湾区逢源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广州市老城区中心地带。中心一二楼为诊疗区,三楼为预防保健区,有22个功能科,配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心电监护仪、全自动健康检测设备等。
 
服务中心主任李美婷介绍:“被列为示范工程试点之后,中心设备配置升级,人员培训到位,服务能力、质量、水平都有提高。去年,前来健康检测人数增加120%。今年一季度,增加80%。”
 
由于国产创新医疗器械、远程医疗、疾病筛查和医疗服务等“前移”,推动了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创新。广东基层医疗机构远程服务系统不断完善,设备配置成本降低50%。全省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装备齐全国产医疗器械,预计可节省投入20多亿元;全省所有县级医院主要设备采用国产器械,可节省投入150余亿元。
 
“政府部门可以帮助培育市场,推动企业创新,但决不能越位,不能大包大揽、强令摊派。”广东省科技厅社会发展与基础研究处处长陈为民说:“市场成熟之后,政府部门就该功成身退了。” 
 
找准市场,还要能够占领市场。国产医疗设备整体信誉度不高,是抢占市场的“拦路虎”。
 
全面推广国产医疗器械设备过程中,物流、服务体系如何完善?诚信、监管体系如何健全?广东对症下药,在“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中特别强调,加快实现“两化”——服务标准化、创新集群化。
 
产品与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系统化不够,是国产医疗器械创新推广一大“软肋”。广东采取“远程支持、采诊分离、分层处理”战略,以质量与服务的标准化为核心,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效率与水平。
 
作为“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合作方之一,达安健康集团公司拥有符合国际要求的检验与病理技术标准、遍布全国的标本物流体系、自主开发的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社区健康在线网络平台。它通过整合自身资源,与各县市基层医院合作,共建“区域医学服务中心”,为辖区内的其他医疗机构服务。
 
梅州市蕉岭县中医院联合蕉城镇、新铺镇等8家乡镇卫生院,构成三级检测体系。在达安健康集团帮助下,统一导入实验室标准化、全面质量管理等服务内容,标本集中检测,提高仪器使用率,保证检测质量。这些乡镇卫生院也无需投入大型检测仪器,平均每家节省投入40万元左右。
 
“通过创新基层医疗服务系统,提升服务标准化水平,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医疗服务模式。”达安健康集团战略发展总监林颖嘉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通过服务标准化,推动创新集群化。广东制定产品推广目录,出台激励政策,从科研项目、政府采购、设备配置、税收、价格和收费等方面倾斜支持,全程拉动医疗器械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应用,优化产业环境。同时,鼓励企业、高校、医院共建研发机构,逐步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利用创新医疗器械产业联盟,重点突破医学影像、生物医学材料、医用电子、植入式器械等方面核心关键技术,开发创新高水平“产品群”。
 
经过不断努力,广东医疗器械产业已经成为产品门类齐全、创新能力增强、市场需求旺盛的“朝阳产业”,行业年产值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25%。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珠三角核心地区,形成多个医疗器械产业特色集群,拥有海内外上市医疗器械企业10家。
 
广东省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周凌宏认为:“产品创新,不能单打独斗,必须公平竞争,集群发展。”
 
医疗器械产品创新投入大、周期长、回收慢,资金不足成为多数中小型企业持续创新的最大难题。为此,广东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疏通融资渠道,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和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
 
广东提出,引导政策性银行,加大对自主创新的医疗器械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自主创新的信贷支持;组织高科技医疗器械企业与银行部门的银技对接与银企合作。
 
这种金融服务模式,包含多个层面:金融机构出资购买设备,或向设备厂家提供卖方信贷集中购买设备,医院或医院主管单位分期付款,向金融机构支付设备款;设备厂家先提供设备给医院使用,医院或医院的主管单位分期付款,向厂家支付设备款;设备厂家与第三方运营管理机构合作,探索试剂耗材分摊等方式投放设备,组建区域性检验检查中心等。
 
“与跨国巨头相比,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势单力薄,基层医疗机构财力有限。引入金融服务,可有效降低基层财政或购买设备单位的年度资金支出,加快配置创新医疗器械产品速度,将科技惠民落到实处。”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说。
 
金融服务体系创新,企业技术创新提速。在示范点,配置的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整体性价比高、性能可靠、操作简便,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同时,数字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血液透析机、数字化X射线机等一批技术先进的国产医疗设备打入三甲大型综合医院。
 
金融服务模式创新,促进了金融机构、医疗机构、生产企业的深度合作,增强了可持续创新后劲。医院通过“应用评价”,提出优化建议;企业通过“技术提升”,研发新产品,银行通过“风险评估”,提供资金支持。
 
广州市荔湾区卫生局副局长毕清说:“基层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服务体系、服务水平逐渐完善之后,将在百姓健康管理、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中发挥主体作用,为医疗改革创新模式提供了新思路。”